后天就到了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了;七夕即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,相传七夕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夫妻鹊桥相聚的日子;牛郎织女是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,表达了牛郎与织女勇敢冲破世俗枷锁,追求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美好情感,给人世间演绎了一场夫妻同心天河难阻的爱情故事;因牛郎织女只能以每年七月七相聚一次为结局,所以,在七月七这天,各地以多种形式表达对牛郎织女夫妻恩爱偕老白头的美好祝愿。
后来,各地表达的这些祝愿形式逐渐演变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习俗;比如,穿针乞巧,投针验巧,为牛庆生,拜织女,设会等丰富多彩的地方习俗;其中,啼哭乞巧就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,演化出来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习俗;老话“七月七,姐姐哭”就是对这种地方习俗作出的归纳总结;那么,过去每年七月七,姐姐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、姐姐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下面,我们对这些问题作出详述。
在传说中,牛郎称牛女为梦姑,其实梦姑并非织女的真名;织女是天庭里的一种官名,是天庭里专门为王母与众臣编织丝绸的女,因此织女是织工技艺最为出色的女;织女一般具备心灵手巧的本领,具备穿针引线的精湛技艺,与的绣工相比,织女的织绣技艺比绣工要高出无数倍;因此,女子多以织女为榜样,祈盼自己也能具备像织女一样的绣工技艺和织绣本领。
因为过去女子多以嫁做人妇,在家相夫教子为主;如果女子具备了心灵手巧的本领,具备了精湛的织绣技艺,将可能嫁到一个富贵人家里,嫁到夫家也能婆婆和妯娌们的尊重和认可;如果女子手大脚大,笨手笨脚,连个针线活都不会,富贵人家是不会选择这样的女子作为媳妇的;即使嫁到普通人家里,也有被休的风险;所以,过去的女子以心灵手巧为贤妻良母的标准;以织女的手艺为榜样,祈盼自己早日学成心灵手巧的技艺,早日迎风穿针的本领;祈盼自己能嫁入一个富贵人家,过上富足的生活。
因此,女子在每年七月七这天,预备黄铜的细针,以五色线对月迎风穿针;如果具备了迎风穿针的本领,说明女子织绣技艺精湛,能嫁入富贵人家的机会;如果女子久穿不入绣针,说明女子不具备心灵手巧的本领和织绣精湛的技艺;这个时候,这些不具备迎风穿针本领的女子,希望能织女的指点,期望织女能向她们传授织工技艺和绣工手法;但是织女一个人,根本没有精力,也不可能将织绣手艺传授给每一位有需求的人;所以就出现了啼哭乞巧的说法。
啼哭乞巧是指,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这天晚上,凡是不具备迎风穿针本领的女子,都要在葡萄架下,摆上几样贡品,然后在贡品的前面放上一个装满针线的箩筐,或者女子手中端着箩筐,然后女子箩筐前大声啼哭;哭求织女能发现和注意到自己,哭求织女能给己传授精湛的织绣技艺,哭求织女能赋予她们心灵手巧的本领;所以,将每年七夕之夜,未出嫁的女子对着箩筐大声哭泣的行为称为啼哭乞巧。
据解释,在女子七夕之哭乞巧时,哭的越伤心,哭的声音越大,哭的越真诚;越能引起织女的注意,越能引发织女的怜悯;织女就会将自己的织绣技艺传授给哭声真诚的女子,真诚啼哭乞巧的女子也将织女的真传;同时,织女也会真诚乞巧的女子早日寻找到满意的夫家,女子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;所以,就有了“七月七,姐姐哭”的说法。
老话“七月七,姐姐哭”是旧时里的一种地方习俗;是指未出嫁女子为心灵手巧的本领和精湛的织绣技艺,特在七夕之夜,端着箩筐大声啼哭,以此期望引起织女的注意和悲悯,祈盼织女传授织绣技艺,为嫁入满意人家创造条件;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,早已没有女子因为手拙在七夕之哭的行为;但是,七夕节在2006年被列入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七夕节也已成为中国情人节,这或是对七夕传统习俗的另一种传承吧!
#活水计划#
以上就是与七月七出生的女孩说关内容,是关于七月初七的分享。看完七月初七出生的女宝宝后,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