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精彩小资讯 > 正文

1082年是什么年

历史书读多了,你感兴趣的,绝不止于帝王将相的故事,而是古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

1082年是什么年

但由于古代普通人,文盲居多,他们每天忙于耕种,应付税赋和劳役,谁还有空写日记?

就算是难得空闲下来,想必也是来壶老酒,扯扯家长里短,不会留下文字记录。

苏轼写下无数生活化的诗词

所以要想得到古代人的日常生活“影像”,极为困难。我们只能借助文人。他们或者写诗赋词,或者撰文述怀,把日常生活的某些片刻记录下来。

今天,让我们穿越到宋朝,看看这位宋人的一天日常。

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,苏东坡想出门走走。

苏轼手迹 《答谢民师论文帖》

三年前,因为“乌台诗案”,苏东坡在门关前转了一遭。后来多亏太皇太后曹氏出面说情,他得免一死,被贬官外放黄州,担任黄州团练副使。

黄州,即今天的湖北黄冈。

苏轼这几年的心情并不好,人生的起起落落,让这位多愁善感的诗人常常感叹人生。

三月七日这一天,天气多云,苏轼约请几位朋友一起出行,到沙湖春游。

沙湖今在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处,又名螺丝店。

走到一片竹林地的时候,天公忽然变脸,下起了雨。而他们都没有带雨具。

同行的友人狼狈奔窜,去找寻避雨地。

明朝张路《苏轼回翰林院图》

苏轼却心有所感,这场雨来的真好,痛快!于是苏轼慢悠悠的在路上淋雨,压根不想去避雨。

苏轼穿的啥:身上披着蓑衣一件,脚上踏着草鞋一双,手里还拿着一根拐棍(苏轼时年45岁)。

出行前,苏轼刚刚和友人们一起喝了一顿小酒,已过午后,大家散步是为了聊天和醒酒。

这场不期而至的雨,仿是一声惊雷,让苏轼顿悟了人生,就像黄庭坚坐船遇到呼啦啦的江风,突然顿悟意。

雨来得急,也去得快,雨停以后,苏轼回首刚才走过的道路,笔兴盎然,于是挥毫写下当天这段遭遇,这首诗词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作:

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
:苏轼

三月七日,沙湖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人生,本来就是身在梦中,本无风雨也无晴,苏轼这段见解,颇得六祖慧能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的意精髓。

苏轼给中国文化史留下无数瑰宝

自此,苏轼的人生境界又升华了,他也得以凭借这种人生态度,度过了他坎坷磨难后失落的人生晚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