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精彩小资讯 > 正文

咸丰辛酉年是公元哪一年,清咸丰辛酉年是公元哪一年

正月十三,恰逢周末,经梅花兄提议,数好友驱车百余里,慕名到永年区永合会镇焦窑村探访了焦进士府旧址。

据史料记载,焦进士府位于焦窑村西部,始建于咸丰年间,光绪中后期竣工。庄园分东西南北中七处,占地面积2500余米,房屋180余间。整个庄园规模宏大,布局独特。该庄园有如下四个特点:一是因地势而建,东、南、西三面环沟,呈半月形,为难得的“”;二是七处庄园浑然一体、相连成片,外观封闭,内则;三是具备一定防御功能,四角设有耳房,森严壁垒,使匪徒望而生畏;四是排水功能完备,再大的降雨,地面不存水洼。

  车到焦窑村,经村民指引,我们来到焦进士府一庭院前。与常见的名人庭院面南背北不同,焦府布局面北背南,院内有南屋五间,东西厢房各两间,院落为蓝砖墁地。

咸丰辛酉年是公元哪一年,清咸丰辛酉年是公元哪一年

听到有人进院,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妇从西屋走出,获知来意后,他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说,他们并非焦进士直系后代,现在住的两间西屋是后分给他们的。老大爷指着院子里的石门墩和地上的地基痕迹说,这里本来还有个二道门,前些年嫌碍事拆掉了。然后指着南屋说那是上房,你们可以上去看看,我们便拾阶而上,透过门缝向里张望,只见屋顶已坍塌,屋内有一台散了架的织机和一个破旧的纺车,瓦砾满地,已经不能居住了。看到此景,有人不禁唏嘘感慨:当年富丽堂皇、贵客盈门的进士府,何以变得如此破败不堪啊!

  查资料得知,焦进士名叫焦锡龄,生于清咸丰辛酉年(公元1861年),其父焦文萃是当时豫西北地区富甲一方的豪门,自撰诗词甚丰,才华横溢,受宗师恩赠“大块

”匾额,清帝诰封“大夫第”悬挂于门庭。耕读传家,乐善好施,家资巨富,良田四十余倾,邯郸县、永年县地界皆有焦家土地租种。形成当时焦家两省三县纳粮的一个奇特现象。

  焦锡龄弟兄五人,他排行老大。他的五张《经策》会试朱卷,字字珠玑,张张优等,卷卷拔萃。光绪帝朱笔赞曰:“斟酌饱满,无懈可击”。据《武安县志》记载:“焦锡龄,字梦九,号寿岩。清朝河南彰德府武安县焦家窑人。资禀颖异,才气隽逸,工书法,善诗文,光绪乙酉拔贡,朝考一等,以知县籖掣山东,效力于河工三年。己丑登贤书,庚寅联捷成进士,授吏部考功主政。供职之暇,辄以笔墨自娱。著有《小藤花厅笔录》、《燕山客话》、《燕山杂吟》、《寿岩》诸书,其忧时愤世,多流露于著述中,终于忧郁成疾,卒年三十六岁。贤而未能尽其用,士多惜之。”

  焦锡龄生于官宦世家,书香门第,其太高祖焦润洲,字泽普,清中叶从武安县大同乡南安乐村迁至焦家窑。高祖焦义,字质庵,候选州同(知州副职)。曾祖焦学温,字和厚,太学生。祖父焦钧,字秉国,武庠生,貤封中宪大夫。焦文萃,字永贤,号拔,廪膳生,诰封中宪大夫。

  为更多了解焦进士的情况,我们打听到焦进士后人焦会兴的家。说明来意后,86岁高龄的老人连忙招呼我们落座。他向我们介绍说,历史上焦窑村叫焦家窑,曾归河南省彰德府武安县管辖。焦进士学识渊博,笔迹有笔迹,

,口才有口才,当年可谓名扬四方。老人又拿出家谱让我们看,从家谱上我们看到,焦会兴老人这一代是“兴”字辈,他的父辈是“吉”字辈,他的祖父是“金”字辈,他的曾祖是“锡”字辈,焦锡龄是其中优秀代表,他的高祖是“文”字辈,有文明、文萃等弟兄。

  焦会兴的儿子告诉我们,焦窑村村子虽不大,却有几个历史上有名的景点:村东一桥名‘迎日桥’,村西一桥名‘送日桥’,再向西不到半里是‘二柏担一孔’桥,合称为“一里三孔桥”。其中,“二柏担一孔桥”最为有名,该桥长不过二丈,宽不足一丈,高不过一丈五尺,全是长方形石块砌成。桥孔东、西各长出一棵大柏树,至今仍古木参天,枝壮叶翠,长势喜人。于是,我们一行便在“二柏担一孔桥”前合影以作留念。

  除“一里三孔桥”外,焦窑村还随处可见一些上了年纪的建筑物。

  古戏台

  进士府高高的院墙

 历经沧桑的街门楼

  下面这个门楼还留有一点特定历史时期的印记

  天过中午,我们决定返程。途经王边溪谷画家村,品尝了特色小吃炒饸饹、煎灌掌、杂面汤,填饱肚子,游览完画家村后,我们便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满载而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