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精彩小资讯 > 正文

2023年庚子年怎么读

春秋代序,寒暑推迁,草木荣枯,万物生灭,四时的亘古不变。

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,人们在季节的更替中找到了时间的秘密。

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除夕,人们也在流转的时光里创造着常新的生活。

2023年庚子年怎么读

万卷古今,一窗昏晓,永日送流年。

一年一度,又到了2023

年庚子年历上市的时节。

三联第一历——《古人的日子:庚子年历》,由名物研究专家扬之水先生与古典诗词研读者廉萍博士联手编写,按农历编排(从正月初一起头,到除夕结束),共十三个月(闰四月),全新改版设计,重磅上线。

《古人的日子:庚子年历》

2023

年庚子年历,是继2023

年戊戌年历、2023

年己亥年历之后,扬之水与廉萍再度联手的第三本。一日读诗、一日释物的编排,虽充满挑战,“好在这几年的工作,无论往哪个方向走,总离不开诗和物。平时看书看展所得,也都随手记下。虽非巧妇,总算有米可炊”。

每月开篇页

一日读诗,一日释物,为诗找到对应的“物”,为“物”找到诠释它的诗,诗与名物穿越时空在此不期而遇,这样的巧合不只令人惊喜,对于诗与物而言,更是一次还与新生。有了眼前活生生的物,难解的诗立刻变得明朗起来;有了诗文的诠释,久被冷落的名物终于,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,以这样的方式去了解古人的日子,这是编纂这本日历的初衷。

诗歌页、名物页

翻开日历的每一页都可以和古人遥相致意。读古人的气韵情怀,读古人的日常生活。

大汉,读“七叶珥汉貂”

大唐,读“阁道回看上苑花”

读功臣,“万钉宝带何须此”

读隐士,“竹杠兜子一肩斜”

音乐,读“十六寒金犀作槌”

燕饮,读“酒满金船花满枝”

今人读古诗,常常一知半解,不只是词句障碍,有时候即便每个字都认识,但对于什么是绳床,什么是枕屏,什么是銮铃,什么是鸣镝,什么是“连筒春水远”,什么是“更买江鱼双贯柳”,终究无法想象。而这一切情景,在今天各地博物馆展陈的古物、古画中,我们细心寻觅,总是可以找到相应的实例,来一一印证。

与己亥年历相比,庚子年历基本延续惯例,努力根据每月的节日、节气编排内容,一日读诗,一日释物,偶有破例,视情形而定,不过分拘泥;内容上题材更丰富,增加了去年未涉足的生活内容,很多极好却久被冷落的诗被挖掘出来,真切生动地呈现了古人的日子;为每月确定了主题,既照顾节日节气,又分门别类,尽量把同类题材放到一起,这样看起来眉目更加分明;收录了

近期看展的见闻心得,均是最新的研究成果。

不同之处在于:庚子年历共十三个月(闰四月),内容更丰富;在文物页加上了相关诗句,以更好地展示诗歌与文物的关联;在每月开篇加上了各个月份的别称,如杏月、桂月之类,增加了阅读趣味;日历进行了全新设计,在保留三联风格的基础上更合市场需求。

廉萍博士在后记中写道,前几天跟老师讨论《宫乐图》,忽然意识到,李白、杜甫时代的饮酒方式,仍然承袭汉晋,是樽杓式的,所以李白的“鹦鹉杯,鸬鹚杓”,杜甫的“莫笑田家老瓦盆”,元结的“我持长瓢坐巴丘,酌饮四坐以散愁”——电光石火一样,就都明白,历历如在目前。认识一件东西,一诗歌哗啦啦全部解锁,是我三年来最常有也最强烈的感觉。

如果诗歌是谜面,那么名物就是谜底,当谜面遇见谜底,电光石火一般,“古人的日子”历历如在目前。“每天清早”与“古人日子里的相遇”,正是这本日历想要呈献给读者的。在诗中诉说年岁,在物中关照日常,再回首,发现古人离我们也并不遥远,他们的日子也如我们一般细碎日常,鲜活生动。无论在什么样的年代里,对平安康乐的追求是生活的恒常,也是历史长河中永远的潜流。

2023

年,用这本日历,带我们穿越时空,约会古人,共度平凡琐碎又情趣盎然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