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老相传,当年黄帝与蚩尤逐鹿中原时,蚩尤借神之力施展术,将黄帝打得节节败退,眼看就要全军覆没。此时,九天玄女暗中相助,将一卷天书授予黄帝,助其大破术,擒杀蚩尤,最终统一。
黄帝感念九天玄女救驾之恩,便命大臣仓诘将天书内记载的秘术全部誊抄下来,作为一族代代相传的,这就是传说中的《金篆玉函》。
在世间流传数千年之后,《金篆玉函》的内容多有散佚,加之后人对其精髓理解不一,遂产生了流派,即:山、医、命、相、卜。也就是所说的“玄学五术”。
五术当中,“卜”术最秘莫测,历朝历代的家、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,例如诸葛亮、李淳风、邵康节、等,也传下了《梅花易数》《纳甲断易》《六壬神课》《太乙神数》《奇门遁甲》等大量卜术典籍。
在古装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中,多次出现过卜卦的场景,例如,主角李必曾给自己卜过一卦,而卦象显示的是震卦中的六三爻辞:“震苏苏,震行无眚”。
这一卦是啥意思呢?
《周易注校释》有云:“不当其位,位非所处,故惧苏苏也。而无乘刚之逆,故可以惧行而无眚也。”“眚”就是灾祸的意思,如果把这一卦翻译话就是:少侠,你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,但如果你听我的,就有机会逢凶化吉!
在后来的情节里,这一卦象果然应验了。而这也从侧面说明,在古人的日常生活里,卜卦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。
早在商周时代,先民就以卦象决定军事、乃至农事行为。据《礼记》记载:“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,无非卜筮之用。”《史记》亦有记载:“闻古五帝三王,发动举事,必先决蓍龟。”
但商代人使用的卜卦方法,和现在所使用的方法,是一回事吗?如果不是的话,哪一种占卜术更为呢?
被誉为“甲骨学最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”的学者许进雄,是甲骨文界的权威学者。
在封笔之作《甲骨文有故事》一书中,许进雄经过严谨的研究和考证,从商代甲骨文字出发,用大量图解说明了甲骨文的来由和演变,并进一步向我们阐述了商代的生活风俗、制度以及卜卦等内容。
用甲骨进行占卜,具体该怎样操作呢?
首先是选择占具。按照许进雄老师的观点,商代的占卜分为“冷占”和“热占”两种。所谓“冷占”,就是以蓍草进行占卜,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,得到一个数目,再根据这个数目进行卦象解读。所谓“热占”,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烧灼骨头,使其显兆纹,再根据兆纹的形状进行卦象解读。
虽然说,使用任何骨头都可以进行占卜,但在进行关乎大事的占卜时,商朝的一定会选择龟甲作为占具。
这是因为,商时盛行祖先神崇拜,当时的人认为,商王去世后,得以“宾于上帝”,也就成为了下一个,而寿命绵长的龟,则被视为能“上通”的神物,因此,取龟甲为占具,显然会更加。正如《商书》所言:“西伯既勘黎,祖伊恐,奔告于王,曰:天能讫我殷命,格人元龟,罔敢知吉。”
另外,许进雄老师在《甲骨文有故事》一书中告诉我们,一般人不知道的是,占卜用的骨头和龟甲,必须经过特别的处理,才能被火烧裂,而这道工序只有经后才能做到,其中奥秘更显现的力。
在一次占卜结束后,会将本次占卜的结果,以卜辞的形式刻在甲骨上,我们要想获知占卜的结果,就要学会解读甲骨卜辞。
许进雄老师在书中讲到,一篇完整的卜辞,应该分为四个部分,分别是:前辞——谁在什么时候问卦、贞辞——问的什么内容、占辞——占卜的结果是凶还是吉、验辞——本次占卜的结果准不准。
举个例子,在一块甲骨上刻着“癸巳卜,献贞:旬亡祸?曰:乃兹亦有祟。若称,甲午王往逐兕,小臣古车马,硪驭王车,子央亦坠。”
这是什么意思呢?
说白了其实很简单。“癸巳卜,献贞:”是这篇卜辞的前辞部分,翻译成白话就是:在癸巳日进行占卜,由贞人,也就是占卜人向王说出占卜的具体内容。
“旬亡祸?”则是贞辞部分,翻译过来就是:下一旬的十天里不会有灾祸,是吗?
“曰:乃兹亦有祟”是占辞部分,就是说:商王检验烧灼龟甲后留下的兆纹,判断显现的预示后说,未来将有灾难。
“若称,甲午王往逐兕,小臣古车马,硪驭王车,子央亦坠”一句就是验辞部分,是说:正如预示的那样,甲午日商王打猎追逐犀牛,有小臣套好车马,由硪驾驭马车,结果车子半路上坏了,子央,也就是商王的护卫也不幸坠马。
照这样看来,这一卦的结果确实应验了。
书中还提到,《周易》的占卜习惯就是承继商代而来的,就占卜的准确度而言,显然源自上古时代的甲骨占卜术更为,因为在迄今已发现的十多万片甲骨中,只有一例结果显示预测错误。这或许足以说明,在占卜这个行当里,越古老的传统,反而越具有某种玄之又玄的天人
吧。
当然啦,甲骨文的作用和意义远不止占卜这种细枝末节,它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,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,就是从甲骨文一路慢慢演化而来的。
在甲骨文中,着史官们记载的上古秘辛、着在远古时代的丧葬之礼、着商周时代的文化风俗,更着先祖们的人生智慧,而这些内容,全都收录在这本有趣又有料的《甲骨文有故事》中,正如许进雄老师所说的那样:
只有一窥甲骨文的奥秘,才能洞悉古人的全部秘密和思维!